管理学学科工商管理类
会计学本科(专科起点)专业规则说明
一、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规格:社会学本科(专科起点),二年制,三年业余学习,最短学习年限不低于两年半。
专业培养目标:为了满足新时期对会计人员的新要求,按照"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精神要求,将会计学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具有比较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熟悉国家的财政法规,精通会计实务操作,具有较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决策的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应用性、复合型高级会计专门人才。
在政治思想方面,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遵纪守法,有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本专业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
1.掌握会计学、经济学、统计学、审计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会计核算和会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处理较复杂的专业问题的能力。 2.熟悉我国的有关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了解国际会计惯例。
3.了解本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4.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知识再生、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调查研究、科学写作和实际工作能力。
在身体素质方面,身心健康,能精力充沛地工作。
学位目标:管理学学士学位。
二、课程模块设置
本专业共设置7个模块,分别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拓展课、通识课、实践课、补修课。
三、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
该模块中央电大考试最低学分为11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19学分。
(1)统设必修课:开放教育学习指南、英语II(1)、英语II(2)、计算机应用基础(本),共11学分。
(2)选修课:英语III(1)、英语III(2)、学位论文指南、经济数学基础3,共13学分。
2.专业基础课
该模块中央电大考试最低学分为13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16学分。
统设必修课:西方经济学(本)、金融学、现代管理原理、纳税筹划、国民经济核算,共16学分。在该模块中各省级电大可从现代管理原理、金融学、纳税筹划、国民经济核算四门课程中选择3门课程作为必修课。
3.专业课
该模块中央电大考试最低学分为23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32学分。
(1)统设必修课: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会计制度设计、财务报表分析、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共20学分。
(2)选修课:
财务会计方向设置下列课程:
审计案例分析、财务案例分析、会计案例分析、会计差错及账项调整、会计软件运用、会计政策判断与选择、企业分析、国际会计、投资分析、中级会计实务、法务会计、会计专题讲座等。
会计与统计核算方向设置下列课程:审计案例分析、财务案例分析等。
4.通识课
该模块中央电大考试最低学分为0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14学分。
中央电大设置统一的通识课程平台,该模块毕业最低学分为2学分,所有开放教育专业适用此平台的课程;通识课设置及通识教育是中央电大人才培养的特色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通识课模块课程不得免修免考;已取得电大毕业证书的学生,若再次注册学习电大相关专业,原修专业已注册过的通识课程,在新修专业中不得再次注册学习(在教务管理系统中此类课程将不能实现注册)和申请办理课程免修免考,此模块的最低毕业学分通过修读本模块的其他通识课程获得。
5.专业拓展课
该模块中央电大考试最低学分为0学分,模块设置最低学分为8学分。
选修课:
(1)财务会计方向设置下列课程:统计软件应用、保险学概论、期货交易实务、电子商务概论、工商管理统计、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原理、企业统计、企业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学、统计法规概论、全国会计证书课程等。
(2)会计与统计核算方向设置下列课程:市场调查、统计法规概论、工商管理统计、投资分析等。
6.本专业综合实践包括会计管理模拟实验和毕业论文,统设必修,共8学分,由地方电大根据中央电大制定的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组织实施。该环节不得免修。
7.补修课
补修课是对于在注册试点本科(专科起点)专业学习中,部分不具备相同专业专科学历的学生的必修课程,由省级电大组织考试,并计入毕业总学分。本专业需补修的课程是: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共12学分。
8.统设必修课参加中央电大统一考试,选修课参加中央电大或省级电大考试。
9.课程实践环节成绩记入课程学习成绩,没有完成课程实践环节的不能取得课程学分。
10.相似课程不宜兼修,如兼修,只计其中一门课程的学分。
11.专业规则表中各课程开设学期是根据专业知识结构提供的课程先修、后续关系确定的,供学生选课时参考。中央电大据此提供各学期课程教学支持服务。
四、毕业规则
本专业各模块毕业最低学分依次是:
公共基础课:16学分
专业基础课:13学分
专业课:23学分
通识课:2学分
专业拓展课:0学分
实践课:8学分
补修课:12学分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71学分(需补修的学生为71+12学分)。各模块中央电大考试最低学分之和为47学分。
五、学位规则
本专业申请学位的学生还需加修一门学位课程:学位论文指南。学位申请要求见本专业学位授予实施细则。
六、课程说明
(一)公共基础课模块
1.开放教育学习指南
本课程1学分,课内学时18,必修课,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接受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前,了解和熟悉电大开放教育新的学习环境,建立与开放教学模式相适应新的学习理念,了解并尽快适应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的方式,掌握基本地学习技能,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概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含义、特点及其与其他教育形式的区别;介绍广播电视大学的系统结构、办学形式、运行机制、教学管理和社会声誉;介绍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一般的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和技巧;介绍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的方法,怎样利用计算机网络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以及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一般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等。
2.计算机应用基础(本)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必修课,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讲授计算机文化知识和微机基本使用方法的入门课程,内容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本课程为模块化结构设计,课内72学时,4学分,一学期开设。其中:电视课(或CAI)10学时,上机实习52学时,定期辅导10学时。
3.英语II(1)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为公共英语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2200左右的常用词汇(包括英语I要求掌握的1600词)以及相关的常用词组;能够掌握并正确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能够听懂日常生活中发音清楚、语速较慢的简短对话或陈述,并能用英语进行简短的日常交谈;能够阅读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简短英文文字材料,理解正确,并能够读懂通用的简短实用文字材料,如通知、介绍和广告等;能够写简短的应用文,如日记、信函、通知等。
4.英语II(2)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为公共英语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2800左右的常用词汇(包括英语I要求掌握的1600词)以及相关的常用词组;能够掌握并正确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能够听懂日常生活中发音清楚、语速较慢的简短对话或陈述,并能用英语进行简短的日常交谈;能够阅读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简短英文文字材料,理解正确,并能够读懂通用的简短实用文字材料,如通知、介绍和广告等;能够写简短的应用文,如日记、信函、通知等。
5.学位论文指南
本课程7学分,课内学时126,开设一学期。
学位论文指南课程是为2004年秋(含)以后毕业且要求申请学位的开放教育试点本科(专科起点)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记7学分,即学位审核最低学分为71+7学分。不申请学位的本科(专科起点)专业学生可以申请注册本课程学习,但本课程学分不记入最低毕业总学分,本课程成绩不作为毕业审核课程成绩。
学位论文指南课程旨在通过对学生的学位论文写作提供专门的指导,使学生掌握学位论文写作的一般要求及不同专业学位论文的写作规范和写作技巧,明确学位论文写作和学位论文审核的主要环节和有关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切实提高学生学位论文写作能力和学位论文水平。
指导性、实用性是学位论文指南课程的突出特点。指导性是指本课程内容以"学生如何更好地完成学位论文写作"为核心,在知识、方法、技能等方面提供指导;实用性是指本课程针对一系列适合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论文写作特点的案例,结合学生论文写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反映比较普遍的难点开展教学和指导。
6.英语Ⅲ(1)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英语III(1)为专业技能课,本课程在强调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3400左右的词汇(包括英语II要求掌握的2,800词)以及相关的常用词组;能够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语法知识;能够听懂题材熟悉、句子结构比较简单、基本上没有生词的一般性谈话或陈述,并能用英语与外国人进行简短的日常交谈;能够阅读语言难度中等的一般题材的英文书刊或报刊文章,理解正确,并能够读懂公共通知、公务信函等;能够就一般性题材依据简单的图表或图片,写出相关的短文,并能够写便条、信函、申请等简单的应用文。
7.英语Ⅲ(2)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英语III(2)为专业技能课,本课程在强调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4000左右的词汇(包括英语II1(1)要求掌握的3,400词)以及相关的常用词组;能够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语法知识;能够听懂题材熟悉、句子结构比较简单、基本上没有生词的一般性谈话或陈述,并能用英语与外国人进行简短的日常交谈;能够阅读语言难度中等的一般题材的英文书刊或报刊文章,理解正确,并能够读懂公共通知、公务信函等;能够就一般性题材依据简单的图表或图片,写出相关的短文,并能够写便条、信函、申请等简单的应用文。
(二)专业基础课模块
1.西方经济学(本)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宏观与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为学习其它财经类课程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宏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政府与市场、企业组织与创新过程、企业生产行为与收入分配、消费行为、产业组织、宏观经济的均衡与非均衡、财政与税收、银行与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稳定增长与微调、国际经济、社会福利理论与政策等。
2.金融学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有关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基本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非金融类专业的学生能够对货币金融的基本理论和运行机制有总体认识和宏观把握,成为了解金融理论和实务的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的一般理论、信用理论、利率理论、银行理论及其一般业务,金融市场的分类与认识、货币供求理论及其均衡、通货膨胀的发生与治理、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金融与经济的关系。
3.现代管理原理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确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其进一步学习专业理论课打好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管理与环境的关系;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
4.纳税筹划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中国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纳税筹划业务在中国应运而生。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纳税筹划涉及税收理论、税收实务、财务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等多学科的内容,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纳税筹划是在对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公司组织结构、筹资形式、投资方向及财务管理制度的设计等途径,或通过对纳税人个人具体情况的分析,为纳税人提供合理的纳税建议,以合法减轻纳税负担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从理论到实践,详细介绍了纳税筹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问题;以我国现行税制中的主要税种为研究对象,分别介绍了各个税种的基本筹划方法;并重点对纳税筹划所涉及的三个方面:避税筹划、节税筹划和转嫁筹划的内容作了深入的比较分析;从纳税筹划角度进行讨论,介绍纳税筹划的基本理论问题、纳税筹划的基本方法和国际避税的防范措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纳税筹划的基础理论,提高其在纳税筹划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
5.国民经济核算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和数量关系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提高经济分析和经济信息处理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生产核算、投入产出核算、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资本形成与金融交易核算、国民资产负债核算、对外经济核算、国民经济账户的综合及其关系、国民经济其他核算、国民经济指数核算。
(三)专业课模块
1.审计学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审计学原理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审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审计的含义、审计与会计的关系、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审计对象和审计目的、审计的职能、作用与任务、审计的分类与方法、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审计程序、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抽样、内部控制的审查与评价、审计报告、计算机在审计中的应用。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
2.高级财务会计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开设一学期。
高级财务会计产生于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是客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引起的会计假设松动后,人们对背离会计假设的特殊会计事项进行理论和方法研究的结果。其内容包括: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衍生工具会计、租赁会计、物价变动会计、外币会计、破产会计。
3.会计制度设计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随着会计准则的逐步实施,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设计将越来越重要。该门课程的内容涉及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一般原理、财务会计制度设计、成本会计制度设计和管理会计制度设计。
4.企业集团财务管理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在大专阶段开设的财务管理课程基础上开设的课程。内容涉及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系及管理组织、企业集团财务战略与管理控制体系、企业集团投资与增长管理、企业集团融资政策与风险管理、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企业集团财务分析与管理报告、企业集团业绩评价等。
5.财务报表分析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主要介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基本分析方法,并在此基本上阐述利用主要报表、附表、表外信息对企业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的技术与方法。
6.会计案例分析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通过讲解具体的会计案例,巩固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国际会计
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主要介绍国际会计、财务准则。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符合国际准则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8.中级会计实务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得学员能在把握会计要素的分类、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等理论基础上,掌握各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概念、特点、会计处理原则及其方法,掌握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等几个特殊业务的核算、披露。
9.法务会计
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以会计理论为基础,运用审计方法和侦查措施,分析并解决法律实践中的有关问题。我国法务会计是一门应用科学,既是会计学的一个分科,又是法庭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0.企业分析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从经营的角度,从经营的侧面来分析研究企业经济活动的,它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的经济活动及其成果。主要分析企业的筹资、投资分析、成本分析、盈利分析、经营分析等内容。
11.会计差错及账项调整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该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实践性,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动手与动脑相结合。 在学习时应注意与各先行课程内容的联系,系统掌握专科阶段《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的内容。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会计政策的选择与会计估计水平,并以各种形式帮助学生识别各种会计差错,掌握查找会计差错的方法;提高账项调整的水平。该课程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的有关问题,第二部分:会计差错更正的有关理论、会计差错形式及会计差错查找;第三部分:账项调整的理论与实践。
12.会计专题讲座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主要针对经济形式发展的需要和会计理论、实务发展的需要,以专题的形式深入讲解会计准则、会计法规等理论及具体应用。
13.会计政策判断与选择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课程是以会计法规,尤其是以企业会计准则为指导,从现代会计理论出发,结合企业经济实践,分析论证了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设置该课程主要目的是为增强本科学生财务会计理论学习,提高学员财务政策选择与判断能力,并为以后高级财务会计、会计制度设计等必修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14.会计软件运用
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和应用性很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手工操作已逐步被计算机取代,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处理的能力,使学生熟悉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主要功能及其使用方法等实务操作技能,能够运用财务软件对企业业务进行会计处理,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和大型应用软件的使用与维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理论部分包括会计电算化概述、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相关内容、财务软件开发原理及软件应用过程中的相关理论问题。
15.投资分析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投资分析是广播电视大学管理学科工商管理类会计学专业本科(会计与统计核算方向)的选修课程,及相关专业的选修课。72学时,4学分。
本课程着重介绍了投资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共九章内容:第一章至第四章介绍了实物投资(项目)分析的通用方法,包括投资项目的市场分析、财务效益分析、国民经济效益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第五章阐述了房地产投资分析的内容及方法,第六章至第九章介绍了金融投资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包括股票投资分析、债券和投资基金投资分析、期货与期权投资分析和保险投资分析。
(四)专业拓展课模块
1.市场营销学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及从事市场营销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市场营销学概述、企业战略及营销管理过程、市场营销环境、购买行为、市场营销调研与需求测量、场竞争策略、目标市场营销、4P(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策略以及市场营销的计划、组织、实施与控制。
2.企业统计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电视课6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提高对新时期企业统计的认识,掌握企业统计描述、评价、预测、决策和控制的方法和操作,并将这些方法熟练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本课程主要内容:企业与企业经营活动、企业经营系统与统计、企业统计体系;企业经营统计描述概述、企业经营环境统计的一般问题、企业经营环境统计的主要内容、企业经营环境的综合分析;企业经营要素统计指标体系、企业劳动力及利用统计、企业工资统计、企业劳动资料及利用统计、企业原材料及能源统计、企业技术投入统计、企业资金、成本费用统计;企业经营成果及效益统计体系、企业产品实物量统计、企业经营成果价值量统计、企业经济效益统计;企业经营综合统计评价概述、企业生产要素的综合评价、企业产品竞争能力综合评估、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企业经营统计预测概述、企业经营环境预测、市场需求预测、企业销售预测、企业成本利润预测;企业经营统计决策概述、企业经营统计决策方法、企业投资决策、企业证券投资决策、企业生产决策、企业销售决策;企业经营统计控制概述、企业经营要素控制、企业生产控制。
先修课程:经济数学基础、统计学原理等。
3.工商管理统计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商管理中常用的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方法,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科学地收集和利用统计信息,为工商管理和决策服务。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在工商管理中的作用、统计整理和图表展示方法、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方法、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与产品质量的统计控制方法。
先修课程:《管理学基础》、《统计学原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4.人力资源管理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管理类各专业方向(包括工商企业管理、行政管理、教育管理等专业)和会计专业的统设限选课或选修专业课,在开放专科层次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现已成为各大院校各种管理专业和MBA的主干课程。课程教学计划为72学时,4学分。
通过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坚持人本管理的思想,通过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获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分析、规划、招聘、培训、绩管、薪酬、保障、职业生涯、劳动合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
先修课程: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后续课程:企业战略管理、公司概论、现代管理专题。
5.审计案例分析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该课程是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论层次和发现会计错弊的表现形式与查证技巧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课。
审计案例研究与审计学有着最密切的关系。本课程是以审计理论为基础和指导,以中国上市公司的案例为主就审计领域中的新的、特殊的审计问题进行了阐述,对审计实践的探索,对案例教学的探索,是对审计学理论的突破和扩展。充分体现审计理论与实务的有机统一。这门课有其特定的教学目,通过审计案例教学,使学员对原来学过的审计理论和方法有深入的、新的理解、掌握以至运用,培养学员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以便更好地做好审计或有关工作。
6. 统计法规概论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统计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统计法在统计工作、统计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法的能力,以便毕业后能够比较好的适应统计工作的需要。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统计法基础理论及基本原则、统计的基本任务和管理体制、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统计调查的管理、统计资料管理、民间统计与涉外社会调查的管理、统计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统计执法检查、统计行政复议和统计行政诉讼。
先修课程:社会经济调查方法与实务、经济法等。
7. 企业信息管理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为使学生适应企业信息化及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需要而设置的。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企业信息管理的基本条件及信息技术与企业竞争优势,信息管理的技术平台,企业信息系统及电子商务的相关基础知识,企业信息系统规划与实施等。
先修课程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管理学基础等。
8. 电子商务概论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电子商务的基本知识(包括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的运作过程、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等)、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电子商务安全、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网络营销、网上市场调查与预测、网上支付与结算、电子商务的应用、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等内容。
该课程的先修课:管理学基础、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
9期货交易实务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其中录像8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期货交易的市场构成、交易对象、交易方式、运作原理及商品期货交易和金融期货交易的实际业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期货交易市场的基本构成、特点及功能,了解和掌握期货交易的对象、组织结构、业务流程、运作原理,掌握期货交易实务方面的知识及业务运作,为今后的工作实践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10.财务案例分析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论层次和管理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
本课程不仅是对高级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也是对案例教学的探索。即充分体现财务管理理论、实务与政策的有机统一,通过案例致力于培养学员清晰的专业理念、高超的专业技能和敏锐的专业判断;同时,充分体现财务管理活动不能脱离特定的理财环境和案例教学的实践性、操作性要求,以中国上市公司的案例为主就财务管理领域中的新的、特殊的管理问题进行阐述,是对高级财务管理的突破和扩展。
11. 保险学概论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录像课9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保险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业务,完善本科学生的知识结构,为专科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保险专业课打下理论基础。保险学概论的主要内容包括:风险与保险、保险的本质、保险的基本原则、保险法与保险合同、财产保险、人身保险、再保险、保险运行环节、保险经营、保险市场、保险市场监管、社会保险。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货币银行学。
12. 国际金融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录像课9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业务,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从事对外经济工作打下理论基础。国际金融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 外汇导论、资本国际流动、国际金融组织和国际货币体系、外汇业务与外汇风险管理、国际金融市场业务 。《国际金融》属于基础理论课,不管是金融、国际贸易专业的必修还是其他专业的选修,《国际金融》都是在修完《政治经济学》等公共基础课之后开设的,因此,本课程在大纲的编写和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都应该格外重视它的基础性与理论性。
13. 统计软件应用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常用统计软件的操作环境;各种软件的模块构成,性能与特点;常用统计软件命令使用和窗口操作;常用统计软件的编程语言;根据现实问题选择不同的统计软件结合统计计算理论进行统计处理。
14. 国际贸易原理
本课程3学分,54学时。
本课程是财经类本科开放教育会计学专业选修的基础理论课。本课程讲解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政策。
15.全国会计证书课程(1)(2)(3)(4)
本课程8学分,252学时
本课程主要针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以国家最新财经法规为指导,会计基础为起点,系统全面地讲解会计基础知识及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办理会计事项中应遵循的法律、法规知识,进而结合会计实账系统学习会计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一系列流程.
(五)补修课模块
1.中级财务会计#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本科的选修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证券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与无形资产等各项资产的核算。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核算,收入、费用及利润的核算;会计政策变更及处理,会计估计变更及处理,本期差错以及前期差错的处理,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利润表的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
2.管理会计#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管理会计是开放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的补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会计的管理职能,掌握有效地利用会计信息来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和控制现在的知识和本领,以便更好地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能动作用。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与区别,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成本按照职能的分类和按成本习性的分类,混合成本的分解;变动成本法的应用;预测分析的基本概念,利润、销售、成本、资金需要量的预测分析;决策分析需要考虑的成本概念,短期决策分析常用的方法;长期决策分析需要考虑的因素,长期决策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全面预算的内容以及编制方法;责任中心及其种类,对责任中心的评价与考核,内部转移价格;成本的事前控制和日常控制,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存货管理,订价决策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不确定分析的应用。
3.成本会计#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成本会计是开放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的补修课。本课程主要内容: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要素费用的核算、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核算、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定额法、成本报表、成本分析。
本课程特点:成本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举一反三能力,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掌握其理论、方法和技能。
(六)通识课模块(略)
(七)实践课模块(详见本专业教学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