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贵州开放大学《关于开展贵州开放大学2022年度继续教育发展报告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总结我校2022年度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取得的成效,现将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情况
铜仁广播电视大学成立于1979年2月,与中央电大同步诞生,其前身是“贵州广播电视大学铜仁地区工作站”。1985年经铜仁地区行署批准,学校按县团级事业单位建制,标志着铜仁广播电视大学成为一所正规的地方成人高校。2007年9月,更名为“铜仁广播电视大学”。经过40多年的发展,学校已为社会各界输送本、专科学生近6万余人,成为一所集成人高等教育、开放教育(本科、专科)、社区教育、非学历教育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开放性应用型的地方成人高校。
截止2022年底,我校现有在岗在编教职工30人,在校学生7000余人,设有党委书记、校长、副校长、纪委书记等领导职位,有办公室、纪检监察室、组织人事处(宣传统战处)、教务处、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培训中心(社区教育处)、远教中心、科研处、总务处9个内设机构。党委下辖党支部1个,在职党员共17人。学校共有办学场地3330平方米,其中:教学场所面积2200平方米。为进一步满足师生学习需求,学校新建了录播室、阅览室、图书室、陈列室等。按照“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原则,当前除碧江区依托直属招生办学外,其余9个区县均建有县级电大工作站,业务上均接受我校的管理和指导。学校将坚持围绕开放办学、服务社会、立德树人、协作创新办学理念,高质量推动学校转型发展。
二、专业设置
紧贴社会与市场发展需求,进一步优化学校专业布局。一是合理做好专业设置。设置有开放教育本专科专业28个,其中:本科专业14个,开设专业有行政管理、法学、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金融学、小学教育、英语、学前教育、护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财务管理;专科专业14个,开设专业有行政管理、法律事务、小学教育、中文、学前教育、大数据技术、水利水电工程智能管理、大数据与会计、工商企业管理、建筑工程技术、护理、药学、公共事务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二是及时做好专业调整。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实际,2022年新增本专科专业4个,其中:春季新增专业3个财务管理本科、公共事务管理专科和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科,秋季新增专业1个英语本科。下一步,将继续调整专业布局,拟申报党务工作、社会工作、药学等专业,积极推动招生工作。
三、人才培养
为了服务好本市经济发展,满足各行各业学历教育需求,积极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科学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进一步提升公民整体综合素质,推进全民终身教育。
(一)学历继续教育情况。学校积极开拓创新,提质增效,抓好开放教育学历教育,为本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一是招生方面。采取现场报名、招生老师一人一码、学习中心在线报名二维码、上门报名服务策略等多种形式线上线下形式联动招生。2022年全市电大系统共招收本专科新生3667名,其中:开放教育本专科3556人、奥鹏网络教育本科94人、一村一大17人,超额完成全市电大全年招生任务175%,全省开大系统推行线上报名最好的单位。二是在籍学生方面。截止2022年底,全市在籍学生7942人,其中:开放教育7454人,网络教育488人。招生总数与办学规模常年在全省开大系统保持前列,获得全省电大系统办学规模二等奖。三是毕业生方面。2022年全市开放教育毕业生1738人(不含网络教育),其中:本科毕业生919人(含一村一项目33人),专科毕业生819人(含一村一项目57人)。校本部各类毕业生1191人,其中:开放教育毕业生939人,本科502 人,专科 437人;网络教育毕业生252人,本科198人,专科54人。
(二)非学历继续教育情况。以服务社会和服务学员为宗旨,始终把非学历教育作为社会服务的主要阵地。大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高质量的非学历教育培训。一是开展社会培训。2022年学校克服重重困难,相继完成语言能力提升培训测试4期共计3267人次;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技能鉴定培训考试11期共计1085人次;铜仁市市直单位新进人员初聘培训4期共计479人次。二是申报职业技能资格认定机构。为了更好的为继续教育服务,进一步拓宽社会培训渠道,我校成功申报开展电工、家政服务、育婴师、保育员职业技能资格认定工作。三是拓展社区教育讲座知识内容。全年围绕社区自理、意识形态、党风廉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家风家教以及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手段,为学校帮扶村(社区)以及碧江区北门、西门等社区开展“文化进社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等全民终身学习系列讲座近40期。四是搭建老年学习平台。充分挖掘、培养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开设老年人舞蹈、书画、京剧等兴趣班。积极开展了“文化惠民走进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庆祝六一”、“书画进社区”、“巾帼心向党、喜迎二十大”、“喜迎二十大·颂歌新时代”等形式的文艺汇演、书画展示活动。五是改善社区教育办学条件。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下,我校2022年获得社区教育专项建设经费100余万元,建设了社区教育活动室、阅览室、陈列室、多功能培训室以及录播室等多间的活动、教育场地。“铜仁社区大学”获得第二批贵州省社区教育示范基地。“铜仁市社区教育‘人师在线’课堂”被贵州省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评为“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获得“2022年贵州省社区教育摄影、书画大赛作品”两项“优秀组织奖”,有9位老师被评为全省社区教育专家。
四、质量保证
(一)抓好制度建设。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以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在学校党委的带领下,先后修改完善了《铜仁广播电视大学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铜仁广播电视大学教职工考勤及请销假管理办法》《铜仁广播电视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铜仁广播电视大学非学历经费管理办法》《铜仁广播电视大学校级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铜仁广播电视大学专业群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等22项管理制度。学校全年共召开党委会19次,校长办公会11次,审议议题113项。
(二)强化师资保障。截止2022年底,学校现有教师65人,其中:外聘教师35人,本校30人。外聘教师全部研究生学历,本校在岗在编教职工30人,其中:教授3 名、副教授10名、讲师10名、助教4名、管理人员1名、工勤人员2名,研究生学历6人,本科学历23人,专科及以下学历1人。辅导教师总数27人、开放教育教师30人。开放教育管理人员37人(含临聘7人),班主任24人(含临聘7人)。全年组织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参与进修100余人次,荣获各级各部门表彰14人。为提升开放教育教育教学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四)完善资源建设。依托远程教育手段,充分利用好“一网一平台”学生服务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内容、学习过程进行及时的监控与提醒。截止2022年底,全市终端设备数1327台(个)、开设开放教育专业28个、开设课程745门。校本部:教学用房面积2200平方米,办公场所面积1130平方米,教材征订1.5万册,开展合作办学9所。新建实习实训实践基地7个。
(五)落实经费保障。为保障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加大硬件和软件建设经费投入。对原学生宿舍楼共6层共24间进行装修改造升级,新增各类办公设备100余套;建成阅览室2间,图书室2间,会议室2间,疫情防控物资购置、新增及改造电子设备、正常教育教学经费等项目投入。2022年高等学校学费收入共1076万元,投入教育支出840余万元,投入经费达78%,保障了各项教育教学正常开展。
五、社会贡献
我校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一区五地”建设目标,统筹做好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为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22年开设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学前教育、土木工程等14个本科专业,大数据技术、工商企业管理、建筑工程技术等14个专科专业,本专科共招生3667名。2022年我校学生获得国家开放大学奖学金30人,荣获国家开放大学“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2人。获得贵州开放大学评为“优秀学习之星”10人,教师荣获“网上辅学之星”荣誉称号6人。2022年开放教育毕业生1738人,其中:本科毕业生919人,专科毕业生819人;网络教育毕业生252人,其中:本科198人,专科54人。
(二)大力发展社区教育。一是创新社区教育活动形式。开展“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系列活动、社区教育专题讲座、职业技能培训讲座350多场次,惠及群众15000多人次,构建城乡居民以更加快捷、更加方便、更加丰富的“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生活方式,推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历史性变革,塑造了一批批“百姓学习之星”“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二是积极发展老年教育。组织“喜迎二十大、奋进新时代”社区文艺汇演、书画艺术进社区。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社区老年居民开展了居家安全教育、电信防诈骗、健康知识和科普教育等系列讲座。通过开展社区讲座,让社区老人逐步对社区教育感兴趣,让老人学习新事物,不断更新知识,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融入与适应智能化生活需要。三是积极开展社区教育竞赛。开展2022年全市社区教育摄影、书画“两项”大赛,积极承办全省社区教育书画大赛,共有36人次获奖,4人荣获先进个人(百姓学习之星),铜仁广播电视大学分别获得全省社区摄影、书画“优秀组织单位”。组织社区教育老年学员积极参加国家开放大学“献礼二十大、同唱欢乐歌”“献礼二十大、同跳幸福舞”线上展播比赛。再次,组织开展了全市社区教育培根铸魂之美、立德树人之美、教育公平之美、教育服务之美、改革开放之美、教育保障之美的“六个美”征文比赛。让社区教育竞赛活动丰富多彩。
(三)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建设。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帮扶7个村(社区),选派3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参与驻村工作与挂职锻炼,并分别购买了100万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拨付了4万元的驻村工作经费。还先后为帮扶村解决资金与物资累计达10万余元,实现党建帮扶的人财物全覆盖,形成了“党建+”特殊品牌,荣获“全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建设示范点”。
六、特色创新
(一)组建科研团队。坚持“教育课程化、体验社会化、培训特色化、课程多元化”的理念,围绕“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积极开展科研工作。2022年,学校成功获得《数字经济下贵州农产品电商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贵州省理论创新课题(招标课题)1项和贵州开放大学课题4项。提出了“社区大学(社区学院)”“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社区学校”的建设构想,“社区教育区域性发展理念”“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思路”“区域性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策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服务社区建设”等理论成果,公开发表社区教育研究论文20余篇。做好内部刊物《铜仁广播电视大学成教论坛》的编辑、编审和出版工作。2022年学校教职工在各类期刊上共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省级以上文章1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脱西向东铜仁在武陵率先崛起》。“比较教学、比较学习、比较试验:同频共育教学实践研究”荣获铜仁市2022年中小学教学成果赛“特等奖”。完成2021年立项的15个校级课题结题,2022年校级课题立项13项。形成“党建+”,“互联网+”,“大数据+”等科研项目,加强课题成果的运用转化,推动学校科研课题的影响力。
(二)加强教育教学团队建设。2022年获得贵州开放大学“网络教学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项目建设立项,为高质量开展网上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理清了思路。获得国家开放大学“基础智慧教室”建设项目1个,并获得60万项目建设资金支持。建立“计算机”“课程思政”校级教学团队2个,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2022年我校学生获得国家开放大学奖学金30人,荣获国家开放大学“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2人。在贵州开放大学网上学习之星、网上辅学之星的评比中,被评为“优秀学习之星”10人,教师荣获“网上辅学之星”荣誉称号6人,并授予学校“网上学习优秀组织单位”称号。5名教师参与了省校教学团队,积极向国家开放大学推荐教师参与核心教学团队。以铜仁市教育局主办,我校承办方式,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全市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暨“六个美”征文比赛,共评出教师教学技能组一等奖3人,二等奖7人,三等奖10人,“六个美”征文比赛一等奖2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6人。
(三)积极探索社区教育。探索铜仁市社区教育新路径、新对策,构建区域性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积极开展省、市、校级课题研究,成功申请省级课题3项、市级社区教育课题38项,均通过了结题验收,并推广应用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仁师在线”课堂。2022年,按照铜仁市教育局《关于申报2022年度社区教育科研课题的通知》,全市社区教育课题研究立项40项,“铜仁社区大学”获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基地项目建设、推动了社区教育项目化发展。
七、问题挑战
学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难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主要是校园面积狭小,导致办学发展受限。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教学保障用房不足。目前学校教师、办公室已接近饱和,无法再进行改造。实现同时、同地开展线下教学难度较大,特别是期末考试的时候,纸质考试只能通过租借周边中小学教室开展,无纸化考试只能通过延长考试周期形式开展。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拓展,硬、软件设施对学校发展的影响将进一步凸显。
(二)现有师资力量薄弱。受长期编制未增加的影响,学校师资人员结构不符合当前发展需求。从年龄跨度来看,我校教职工平均年龄均在35岁以上,无法建立起老中青层层带、层层帮的结构优势。从部门划分来看,学校内设机构普遍只有1至2人,为日常行政工作的开展带来极大压力;从教学任务来看,每个教职工承担100余名学生的教学管理任务,加上行政、教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工作开展质量不高;
(三)科研水平整体较低。学校课题主要以校级和市级的课题为主,论文主要是学校内刊和省级期刊为主,缺乏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在科研的深度、内涵上还有待加强。同时科研内容主要以哲学社会科学等领域为主,缺乏对高新技术、现代农业、城乡规划等方向的研究,科研成果转化比较困难。
(四)教学质量有待提升。除师资力量不足导致工作压力增大带来的影响之外,另一个主要原因则是学校目前开设的专业数量和方向与学校现有教师学历结构契合度较低,特别是在医护、建筑、水利等专业领域上的教师较少,甚至存在空白,导致部分专业的教学质量还有待提升。
八、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校将按照《贵州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以及即将出台的《铜仁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精神,积极主动适应数字化、智能化、终身化、融合化教育发展趋势,紧紧围绕“一区五地”建设目标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通过改革和优化开放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成功实现铜仁广播电视大学向铜仁开放大学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转变,使学校成为我市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主要平台与重要阵地,成为服务铜仁市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力量和社会技能培训的有力支撑。
(一)办学基础进一步筑牢。学校成功挂牌铜仁开放大学、铜仁老年开放大学,有关办学权和办学政策得到落实。在确保继续保持独立法人资格上,进一步实现独立核算和独立校园校舍。同时,进一步完善学校人员、组织框架,实现组织体系更加完善、机构设置更加合理,人员力量更加充实,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育人质量和水平,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
(二)办学体系进一步完善。按照“市级统筹、分级办学”原则,指导好县级电大工作站成功转型为相应的区县开放教育学院。同时,积极支持工作站实现人财物相对独立,力争将工作站的教学、培训等工作融入直属工作范畴,力争实现师资共享、业务共荣,为形成“全市一盘棋”的一体化办学格局打好基础;
(三)办学路径进一步扩展。在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发展基础上,进一步争取职业教育开展资质,举办相应的教育形式和培训。力争申报技工院校,开展行业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与职业技能评价。
(四)师资培养途径进一步优化。探索“内陪与外引”方式方法,积极依托粤黔结对帮扶契机,加强对中青年教师扶持力度,通过与东莞开放大学搭建师资培养交流平台,开展本校部专业化组团培训等方式,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利用铜仁开放大学成立契机,进一步优化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加强对教学业绩、科研评价、社会服务、教师专业发展的考核,建立和完善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投身教育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铜仁广播电视大学
2023年4月27日
供稿:教务处
一审:张润
二审:宋友德
三审:覃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