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主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个坚定: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
两个共同: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三个离不开: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五个维护:
维护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五个认同:
不断增强各民族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五个基础:
思想基础、情感基础、理论基础、文化基础、实践基础。
六个相互: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1、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自古以来,我国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汇聚成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历史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当前,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根本上要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培养和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2015年9月30日,习近平同志在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提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它集中概括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核心理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民族工作领域的生动体现。
3、民族工作是“三个大事”
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
4、依法治理民族事务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促进民族团结的意见》。《意见》强调,要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通过提高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水平来促进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关键环节,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
5、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与“八个坚持”
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国。
6、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是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民族工作作出研究和部署的重要会议。已先后于1992年、1999年、2005年、2014年、2021 年召开5次。
7、城市民族工作
一方面是指以城市少数民族为主要对象的民族工作;另一方面是指与城市功能相联系的民族工作。城市民族工作的重点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核心是热情服务与依法管理,切入点是社区民族工作,目标是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
8、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城市民族工作要把着力点放在社区,使进了城的少数民族群众不搞分区聚集而居,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成美满姻缘。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其中,平等是基石,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
三和:
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三交:
交往、交流、交融。
三化: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大众化、人文化、实体化。
四共:
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
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我们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来做。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国务院自1988年开始举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已先后于1988年、1994 年、1999年、2005年、2009 年、2014 年、2019年举办7次。其中1999年、2005年、2014年3次与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一并召开。